展评 CRITICS’ PICKS

刘窗,《科幻人类学之一》,2018,喷墨打印,150 x 300 cm.

上海

刘窗

乔空间 | Qiao Space
上海龙腾大道2555-5号
2019.03.16 - 2019.05.12

刘窗在个展“在地宇宙”中呈现了他最新的研究性项目“比特币矿和少数民族田野录音”。从位于川西地区的那些利用丰沛剩余水电资源来运作的比特币矿场出发,用“货币”与“声音”两条相叠的主线勾连起体量庞大的研究与结构错综的创作中的重重叙事线索。

艺术微喷作品《比特币矿和少数民族田野录音档案》(文中提及的所有作品创作年份均为2018年)呈现了艺术家研究过程中搜集整理的档案图像的冰山一角:因捕猎濒临灭绝的林麝在展墙左上四足轻盈地立于枝上,“枝头下”是西德尼·甘博(Sidney D. Gamble)于1924-32年间在中国拍摄的18张黑白照片;跨地域、场景、时间的照片呈阶梯式横贯整墙,贯穿这18张照片的一个显著视觉元素是画面背景中的电报线,也开门见山地指向了艺术家在该项目中处理档案的方法——调动起比较对照的矩阵,聚焦于事物局部、环境及基础设施。这一方法亦体现在《Avalon》中——耸立的非洲白蚁巢穴黑白图像上角叠加了一个神秘学符号般的字母a——暗示全球最大比特币矿机厂商之一。《科幻人类学》中代码流般排列的黑白标准像从展墙顶端倾泻而下,民族志面孔和科幻片形象交错穿插,指向虚构作为现实的延续和重要向度。档案墙上那张正清晰展示着数码相机摩尔纹效应的Nikon D5200样片更提醒我们带着对媒介的“自觉”去重新认识何为真实。

面对宏大庞杂的 “巨构(megastructures)”,刘窗将一个个具体的局部特写和相互间的联系扭结在一起,来自“虚构”的光线投射在现实的多面体上,“折射”出一个崭新的思辨网络。散文电影《比特币矿和少数民族田野录音》中,三屏影像在宽阔的黑箱空间大尺寸铺开,裹挟与眩晕感的视听效果,如透过运动的火车窗观察绵延变化的景象。影像与音轨时而同调与相互注解,时而是一种复调的层叠。三屏或动用彼此间的视觉关系来显现和建立着联系,或以不同的视角朝向各个侧面,又或是全摄的整体与特写的局部并置。建构与解构,因果与耦合,形态学(morphology)的联结,同构的类比与转译,美学的关联,驱动着档案影像、田调素材、电脑生成、实拍与无人机影像从物质现实的各个层面生发,串联起从对动作姿态的历史考古到对媒介的考古,从周景王“无射编钟”到原子弹的炸裂与伴随着全球基建的爆破,从区块链网络与中心化的货币体系间的暧昧到边疆少数民族与中央权力之间的张力,从科幻文化符号到田野录音与民族志,从重重交叠的基础设施到全球可计算性(global computability)幻想与遍在的权力网络,拓扑式的漫游在结晶般(crystalline)的叙事结构表面发生着漫射。

如果说三屏影像似一个多面体的“外面”,一面砖墙之隔的装置《饱食终日的我》则将我们包裹进了“内部”。时间轴上依次错位渐入的木雅语、英语与中文音轨让对语言的辨识变得困难,与此同时,清晰的音质从音响系统传出,显然不以传达信息为目的的设置指向了声音自身的律动。黑暗的展厅中唯一的光源来自灯光、视觉和音效都被“升级”改造过的EVD机,系统编程的加入则使得灯光跃动与音轨间得以产生联动。当画面中向纵深延展出透视般层层相套的实体EVD机的“像中像”,展厅两侧被镜面覆盖的墙壁在光线的反射中也形成着一个虽封闭却又横向无限延伸的EVD镜像的虚拟空间。屏幕前的我们似占据着唯一尚保持开放的朝向,又似处于一个预先闭合的历史时刻不断凝结的内部——纵横展开朝着消失点的EVD机的“像”,在声的震颤与光的跃动中调动着时空,以科幻讲述着历史:屏幕中阿凡达的形象成了一个不断幻化不稳定的“原型”,《第三类接触》的片段中仿佛能看到EVD的“前世今生”。视频播放间隙,系统重启时的电子钟倒计时带我们前往EVD机自身的物质性与历史性,而此后的影像正如在其中出现的索拉里斯星——为意识“赋身”,打开着全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共享的幽灵般的深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