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伊冯娜·雷纳与文慧:舞蹈即存在”展览现场,2019.

北京

伊冯娜·雷纳与文慧

中间美术馆 | Inside-Out Art Museum
北京市海淀区杏石口路50号中间艺术区
2019.08.24 - 2019.11.24

艺术家伊冯娜·雷纳(Yvonne Rainer)与文慧之间对话有太多种绘制方式,例如,美国60年代和中国90年代之间社会文化空间的平行比较:流行文化和大众传媒的发达导致日常生活景观化;更广义上的技术加速发展引发普遍焦虑等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雷纳选择寻求创作媒介的复杂性以及政治表达的突破。此次展览在一定程度上追溯了她如何从60年代中期开始在现场舞蹈中融入影像元素,以及到70年代彻底放弃编舞、投身电影创作后在影像实验上所做的尝试。例如,1966年在纽约贾德森教堂首次上演的《三重奏A》(Trio A)于1968年重演时加入了若干短片放映,其中就包括被称作“脚电影”(foot film)的短片,也就是后来的影片《排球》(Volleyball, 1967)。而她的第一部长篇电影《演员生活》(Lives of Performers,1971)则通过三角关系的剧情将表演的拍摄、排练、观众和现场全部作为影像素材,创建了多个重叠的舞台和充满不稳定性的叙事结构。雷纳后来执导的实验电影尽管考察对象覆盖政治权力、恐怖主义、女同性恋性行为和乳腺癌等多个主题,但都试图将“间离”等剧场的叙事技巧、政治表达的潜意识编码带入影像实践。

文慧在1994年与朋友们共同创建了生活舞蹈工作室,同样尝试通过融合舞蹈、文本、戏剧和影像素材等形式,打破禁忌和创伤的失语。此次展出的《生育报告》(1999年首演)、《身体报告》(2002年首演)、《37°8报告》(2005年首演)都经历了漫长的调研工作,艺术家与她的舞者既是身体政治研究者,也是实践者;身体在此处具化为承载历史记忆的容器和日常叙事的媒介。而纪录片《听三奶奶讲过去的事情》(2012)与《和三奶奶跳舞》(2015)则更像是借助舞蹈表演而实现的访谈,通过不期而遇的亲人重构了女性在大饥荒、文革等历史背景下的命运。

不过,在本次双个展中,两位艺术家之间的对话并没有被刻意或示意性地构建,各自作品的影像资料(部分由于审查原因而未能展出)、演出和排练草图文献等资料被分开独立展示。而两层展厅之间,在美术馆二楼设立有一个开放舞台,用以呈现两位艺术家舞蹈作品的复刻表演,包括雷纳的经典作品《三重奏A》、《椅子/枕头》(由多次参加过雷纳作品演出的舞者埃马努埃莱·蓬[Emmanuele Phuon]负责排练),以及文慧的一系列工作坊。同时,这个舞台在展览期间也对自申请的表演提案开放,如同一个可被书写的表演雕塑,回应了雷纳的贾德森舞蹈剧场和文慧的生活舞蹈工作室曾经努力构建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