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周轶伦,“异教徒”展览现场,2022.

北京

周轶伦

北京公社|Beijing Commune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内
2022.03.19 - 2022.05.04

“异教徒”的视觉旅程从一段昏暗的通道开始,跟随光的引诱,观众会在通道尽头转入一个从入口向内部慢慢收缩、纯白、明亮的梯形半封闭空间。从黑暗中进入的一瞬间,极白极亮的光线和墙上色彩斑斓的图像会让人感到一阵视觉晕眩和意识悬空。从梯形空间转出,视觉开始渐渐适应黑暗的侵袭,由此进入下一段更深处的昏暗通道。

上述明暗交替的展陈空间所呈现的这批新作均为架上绘画:周轶伦在此前已被他绘制过的画布与木板上进行二次或多次创作,从中提取需要保留的局部细节,利用丙烯媒介剂的丰富属性,往上叠加半透明的人物造型,或胶质、海绵等其他材料的肌理效果。在《古典头像雕塑临摹》(2021)和《红树林与临摹格列柯》(2021)中,可以看到人物面部隐隐浮现的幽灵形象和鲜红色的交叉笔触,这些都是对背景选择性保留的结果。与此同时,他也利用不同材料间碰撞产生的反差对各种古典宗教造型、现代流行文化符号和新闻媒体图像进行拆解,比如在画布中嵌入汽车配件让平面空间发生变异,保留残旧木板上的暴力毁坏痕迹等。如果说荷尔拜因在《使节》(1533)中将漂浮在前景的异形头骨与背景中细密精确的写实描绘并置,让绘画的平面性与画中的透视空间互为幻象,那么周轶轮在《中世纪雕像》(2021)中则倒置了它们出现的层次:一颗头骨在拼贴的抽象背景中被保留,前景的双人像显现出坚实的三维造型和体积刻画。

在保持材料、图像和符号的隐喻开放性的同时,绘画内部的能量冲突在另外两幅画中得到了更为集中的体现。在《残破背景前的人像》(2022)中,两个巨型天使一左一右匍匐在圣母的怀抱里,迷失的死魂灵们簇拥在她平静的面容周围,一个踩踏着头颅,形体扭曲的黑绿色灵体正从她的胸口诞生。这种分娩与变异、死亡与重生互相交织的精神变奏曲在《体育新闻图像》(2021)里变为对被碎片化媒体图像信息侵蚀、游荡于精神荒原的人类现代生活的暗讽:流动变幻的鬼魅笑脸在背景中时隐时现,前景中一对抱着孩子的黑影,其中一人身上的鲜黄色被油亮的深黑色覆盖,被黑暗吞噬的两个绝望的幽灵,漂浮在闪烁着惨白光斑的荧幕之上。

视觉思维的惯性使我们倾向于在图像中首先分辨自己熟悉的经验,而那些脱离于经验之外的不可辨的抽象线条、色彩、笔触、痕迹或被覆盖掉细节的神秘形体,在潜意识中与前者汇聚,形成能量越来越充盈的黑洞,并逐渐被意识内化为加深对前者的理解和感知的通道。于是,我们更加确信眼前所见即为内心所感,甚至感觉得以窥见了超越现实世界规则与局限的压倒性真理,随之而来的恐惧和喜悦被提升为心灵的震颤。这是上帝与撒旦捕获信徒的手法,也是艺术家们一直在模仿行使的特殊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