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胡项城,“天天问”展览现场,2024. 图为作品《十万个十年计划》,2024.

上海

胡项城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 Power Station of Art
黄浦区花园港路200号
2024.04.14 - 2024.06.09

胡项城将最大体量的装置《十万个十年计划》(2024)放在PSA一楼展厅入口处,展览陡然步入最高潮。作品的引子是艺术家本人参演的录像,录像在一截集装箱里放映,两只石狮子把守在箱体两侧。屏幕上,这位曾做过厨师的艺术家藏在幕布后,像表演皮影戏一般用自己的身体轮廓表演了一段烹饪动作——一套生物链的微小循环由此开启。随后,其他演员加入表演,将胡的绘画一一展示。集装箱背后,高耸的脚手架搭建起作品的基本结构,种种“蓝图”被填充其间:介于飞行机与人形之间的十字形符号,富有叙事意味的神秘绘画,以明代试图乘火箭升空而不幸遇难的官员陶成道为主题制作的浮雕石碑,信心满满的社会主义风格人物雕像,放置着火箭残骸的玄武岩,被迫穿上鞋子的木雕猩猩……所有这一切构成了这座高二十二米,最长边近三十米的巴别塔——或许也是一艘诺亚方舟——的主体。它毫无违和感地与作为前发电厂工业遗迹的美术馆空间呼应,将展场深处通往上层空间的巨大楼梯消化为自身的一个注脚,指向人类对增长与发展的无限渴望。

开设舞台,牵扯观众的情绪随戏剧情节的起伏发生共鸣,是展览运作的一层逻辑。沉浸化(胡项城直接将自己工作室的一小部分搬到展厅内,名为“胡项城工作室”)和陌生化的手法交互并用,展览的媒介依然无法和限制表演时间的戏剧完全等同,这导致戏剧冲突分散的可能。但事实上,展览的主题——生物世界里永无停止的排他和共生交替的紧张关系——弥漫在现代城市生活中每一个角落,美术馆亦不例外。从这个意义上说,胡项城只是用寓言化的形式,把观众当下所处的生活世界“翻拍”给观众看。在装置《管窥》(2024)中,艺术家选择用本来埋藏在地下的水泥管道作为基本框架材料。其中一段管道里塞满塑料管,许多小玩偶被置于其中。每位塑料管中的“居民”既对紧邻有所察觉,又彼此隔离。盲目的视野促成盲目的焦灼,以及盲目的竞争和消耗。

胡项城并未在作品中着意渲染城市化进程中的暴力感,而更多将碳基生命的趋利避害视为一个未曾被道德判决的整体化事实。这种松弛的态度或许能够解释他创作里另一些更为难解的内在联系。比如在录像《宇宙神经探》(2024)中,为屏幕上反复切换的神秘符号配乐的,是他用上海话数数的声音。艺术家试图以此与“不明外星文明、超级智能”“保持梦幻般的联系”。与西藏师生十人共同创作的绘画《山海大观》(2024)与之类似:观众能看到的只有厚重的浅色颜料肌理中浮现的彩色物质,而颜料表皮下各人埋藏的秘密无人知晓,也无须统一。在胡项城看来,物种的、社会的、文明的达尔文主义都是需要被反复商榷的单一尺度——作品《尺度》(2024)悬挂在展厅中的被拉扯变形的各类尺子仿佛暗示着艺术家对标准唯一所带来的强权困境的反思——即便有时候趋利避害的天性会导致历史目的论的结论归纳,但思考“何为利害”依然能为我们提供多元的、持续的(正如展览标题“天天问”所示)讨论空间,以制动世界濒临运转脱轨的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