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重返玉门》展览现场、2009

北京

重返玉门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Three Shadows Photography Art Center
北京朝阳区草场地艺术东区155号
2009.09.26 - 2009.11.22

位于甘肃河西走廊西部的玉门,是一个面积仅1.35万平方千米,人口不足20万,以汉族居住为主的小城市。历史上,此地商至战国为西羌地,秦至汉初为月氏、乌孙国和匈奴地。汉元狩二年(前121)始置玉门县,此后在各朝代屡有变更,多被设为郡县,向来被中央视为边塞。在现代史的意义上,玉门因油而生。从2006年开始,身为玉门人的摄影师庄辉和旦儿重回家乡,作实地考察,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和录像资料。这项历时三年计划的呈现以两部分在三影堂展出。文字资料详细收录在画册中,并部分展出;使观众可以从历史、经济、政治三者交互的角度意识到一个单纯的意思——从十九世纪末第一代西方地质学家进入河西走廊调查始、途径清末北洋政府、民初国民政府直到共和国建国,玉门一地的现代史意义仅有一个:油。如何对待玉门的油,关系着如何对待玉门市。而短短一个世纪,此地便由“中国石油诞生地”因过度开采而致能源枯竭,变为大量企业倒闭,人员就业困难,空气污染严重的荒城。2003年国务院批准市政府驻地搬迁,玉门市正式从政治格局中被弃置。

玉门的状况不是个案。它不是中国的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我觉得二人对此的判断稍宏观,又拔高到人类与能源之争上。而此类问题并非瀚如宇宙,是可于政府行为中获取解决之道的,至少不应“用完就跑”。离开家乡又复返的庄辉,回望故土的目光是既在其中,也游于其外的,这使得展览有冷静的旁观性,又惜与关键处脱节。让人焦虑的历史仍在发生,其所遗留的全部创痛都拓印在身居其间的普通人身上,庄辉与旦儿明了此意,呈现上却与我的想象有出入。二人于2007年在玉门当地开办了一家为期一年的照相馆,以这个艺术行为,试图记录下这些人的面孔,留下“最后一刻的表情”,这些照片构成本次展览的第二部分。我的不解在,展厅里陈列了如此多的证件照,证件照只是人社会身份的佐证,“最后一刻的表情”不应赋予“自然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