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王郁洋,“划线者”展览现场,2013.

北京

王郁洋:划线者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第一空间|Tang Contemporary Art Center 1st Gallery
北京市朝阳区大山子酒仙桥路798工厂2号入口D06
2013.03.23 - 2013.04.30

王郁洋:划线者

面对王郁洋的创作,惯常的解读方式时常需要修正,因其逻辑通常超越了“视觉-内涵-意图”的快速线性思维,要求更宽广的对媒介转换的想像力。从《人造月》(2007)、《电》(2009)、《图与字》(2010)等先前的作品,到目前正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出的两个“无题”系列,这条线索依旧延续着,并且被推至一个新的高度。

乍看之下,分散于展厅内的多个大型装置与绘画抽象得令人无从解读,然而有心细看作品标签的观者都会得到更为准确的解读线索。两个系列均由0和1的二进制编码合成数列经过Painter和3ds Max等绘图软件而生成,所不同在于:首先是“无题1”系列要更为复杂一些——在转换成三维装置或抽象绘画之前,那些0和1序列已经历过一次转换,在平日的阅读中王郁洋就记录下自己有所感触的文字,出自《圣经》、《庄子》、《疯狂的实验史》、《著名政治演说精品》等多领域文本的语句恰是眼前这些难以捉摸的装置、图像之源头,可以说艺术家敏锐地捕捉到不同媒介之间转换的张力;再者,“无题2”系列的图像来自艺术家随意书写的0、1数列,其中的偶然性、无序性与前者的强烈文本意图产生了对比。

回头来看展览标题“划线者”,也是数字代码转化的产物;甚至组构成每件装置的不同材料都由电脑软件生成。早在泰康空间“51平方”项目展出的《图与字》那件作品中,王郁洋就实验了图像与文本的转换,这些新作算是在形成这种张力的两端以及视觉可能性上做出进一步的延伸。这批创作可简略归纳为“人(择取文本或代码)-电脑/机器(一步或多步转换)-人(制作)”的思路,而相较于单件作品,如此体量的个展又提供给作品和观众以更为复杂的体验和互动空间,观众在疑惑、猜测、联想、获取和整合新信息,又不免被两个系列的差异扰乱思绪、从而再度经历认知程序的过程中,在表面不相干的文本与图像之间真正建立起联系,然而这种联系也是不那么牢靠的——它们实则处于既合理又令人生疑(除非观众也亲自实践这种转换)的悖论中。

媒介乃至主客体转换,是王郁洋创作的一大关键词,而作为连接的常常是科技。尤其是,这位涉猎广泛的艺术家在以理性处理这些主题、媒介、材料的同时,其作品也不缺乏欣赏的美感,甚至蕴含某种浪漫主义情怀,有时还会给人以一些或抽象或具体的启示——2009年他将脑电波产生的微弱电能经由电路板转换后储存进电池的作品《电》,就曾让与之合作的技术人员感到兴奋。面对不同媒介,王郁洋的开放态度还表现在他对于它们自身特性所具备的形式可能性相当敏感,“划线者”不是他第一次展现出这一点,但却是展现得相当充分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