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娜布其,《空间外的风景 No.5》,2015,玻璃钢,木板喷漆,220x156x18cm.

北京

娜布其:平行

C-空间 | C-Space
北京市朝阳区机场辅路草场地红一号院C1&C2座
2015.10.17 - 2015.11.29

娜布其个展“平行”中的后极简主义风格雕塑作品以悖论式的呈现方式质疑了同质化的空间概念,其装置现成品则侧重研究“观看”行为与“物”之呈现的关系。与此前基于“毛发”的相对情绪化的创作相比,娜布其目前正在转向更加内敛的表达方式。

整个展览以“平行”为核心概念。作品本身即包含平行的形态——如以筷子组合而成的《物体No·13》(2015)和以钢筋拼接而成的《物体No·5》(2015);雕塑《空间外的风景》系列在造型与展示方式上暗示着“平行”的关系。以《空间外的风景 No.7-12》(2015)为例,其主体部分均由黄色的长方体构成,虽然每件作品顶部的造型虽相互迥异,观者却能隐约发现它们在造型上与《空间外的风景》系列的其他作品(如No.4、No.6)之间存在着呼应的关系。实际上,《空间外的风景》这一名称本身即具有矛盾修辞法的特质:一般而言,“风景”处于空间之内。娜布其通过建构物在差异化空间中的平行“情境”,从而指涉“空间之外”的“平行宇宙”——在此,物在其他维度以超出所处维度之认知范畴的方式存在着。这些具有并置关系的开放性“风景”正如平行宇宙中的物在现时空间的映射;观者无法窥见其全貌,唯有凭借极简的造型来想象此处之物在彼处所呈现的形态。

此外,在日常语境中,“平行”暗示着相似性,但此次展览中的“平行”却因差异而成为可能。《空间外的风景》大多以不锈钢喷漆的工业生产技术而创作,而其造型却因其不规则的造型而凸显出其触觉性:表面凹凸不平的质感不仅暗示着创作的偶然性因素,将时间性的因素嵌入作品之中,甚至让人联想到德勒兹的“褶子”——每一个缝隙、痕迹都蕴含着无穷的可能性,邀请观者主动探索作品。譬如,当观者在远处观看雕塑《橘子》(2015)之时,仅看到一些呈线状排列的、尺寸相似的球状物;细觑之,观者会发现“橘子”表面的黄铜反射出展厅空间被球面扭曲的映像,似乎暗示着此处空间的另一种状态——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观看的行为肇发了相互包裹、重叠的空间呈现形态。

娜布其对于观看行为与物体呈现形式之关系的探索集中体现在现成品装置《记忆,但不是过去的》(2015)中。覆盖着透明塑料布的滑车上放置着一些绿色的植物,滑车内部有一盏灯,观者只能隐约望见植物的轮廓。观者也会在滑车的底部发现一面小镜子,镜中映射着植物的镜像,不过尽管可以在其中清晰地看到植物的局部,却依旧不能完全把握滑车内部的植物的状态。这件装置实质上指出了物在日常生活中“被遮蔽”的状态,甚至指出了“视域”的限制性:人们习以为常的物通常仅向观者显现了其“冰山一角”;在不同的视域之下,物会呈现出大相径庭的形态——或许物正如记忆本身,永远只显现于被目光照亮的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