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46 results for: 李明

  • 所见所闻 DIARY 2016.11.20

    野上海

    Cristina Sanchez-Kozyreva

    上周我在上海见证了历史性的时刻——特朗普时代的到来。虽然美国大选在大洋此岸同样引起了反响,但与其说是冲击,不如说只是小小震动。毕竟,中国及其过热的艺术市场距离这场风暴中心有万里之遥——即便特朗普以非常否定的态度反复提及“Shyna”,证明中国处在他的关注范围中心。

    就在不久之前,拥有大量的艺术家工作室,地下运动及展览空间的北京还稳居中

  • 新闻 NEWS 2016.09.23

    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公布主题和艺术家名单

    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日前公布主题和参展艺术家名单。本届美术展主题定为“HISTORICODE:萧条与供给”。届时,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315位艺术家的400多件作品将亮相于百家湖美术馆,作品形式包括视频、绘画、雕塑、装置和摄影等。

    本届南京国际美术展总策展人为吕澎,联合策展人为意大利南蒂罗尔省博尔扎诺市MUSEION现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莱蒂奇娅·拉加利亚(Letizia

  • 新闻 NEWS 2016.09.12

    第11届上海双年展公布参展艺术家名单及25件参展作品方案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日前公布了第11届上海双年展主题展参展艺术家名单及25件参展作品方案。本届双年展主题定为“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由印度Raqs媒体小组担任主策展人,包含主题展和城市项目。主题展位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一至三楼,共有来自40个国家的92位/组艺术家参展,其中中国艺术家27位,女性艺术家32位,男性艺术家48位,艺术家团体12个。双年展将于2016年11月12日至2017年3月12日举办。

  • 新闻 NEWS 2016.07.07

    2016台北双年展公布参展艺术家名单

    台北市立美术馆“2016台北双年展”日前公布参展艺术家名单。台北双年展每两年举办一次,是台北市立美术馆为推介当代艺术、接轨全球视野所举办的最重要的国际型大展,今年为第十届。本届双年展由柯琳·狄瑟涵(Corinne

  • 新闻 NEWS 2016.06.08

    2016年上海双年展确定主题并发布首批参展艺术家名单

    艺术新闻报道,2016 年第11届上海双年展由来自印度的Raqs媒体小组(Raqs Media Collective)担任主策展人,主题定为“何不再问”(Why not ask again),灵感源于“印度新电影”运动先驱李维克·吉哈塔克(Ritwik Ghatak)的作品《正辩,反辩,故事》。

    除了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 新闻 NEWS 2016.06.01

    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主题发布

    艺术当代报道: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日前公布了双年展主题和十五名艺术家名单,以及“51人”“外策展平台”“终端站”“理论剧院”板块的部分内容。

    本届双年展主题定为“何不再问”,双年展“终端站”板块受邀艺术家包括:依凡娜·弗兰克(德国)、瑞吉娜-侯塞·加灵多(危地马拉)、马卓琳·戴克曼(比利时)、牟森+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5.12.25

    新倾向:李明

    杨北辰

    “新倾向:李明”犹如某种新宗教的发明现场。整个展览建基于“

  • 杂志 PRINT 2015年12月

    皮力谈2015年度最佳

    1. “从观看到参与:李明维与他的关系”,森美术馆,东京,2014年9月20日-2015年1月4日

    李明维在森美术馆的回顾展涵盖了艺术家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15件作品。展览开幕的时候很多作品只完成了一小部分。在随后的日子里,伴随着观众的互动,作品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肌理。虽然艺术家这些精巧设计的结构、媒介和规则已经让人佩服,但是真正动人的是它们所容纳和传递的每个“过客”(观众)的“温度”。明维的作品创造的不是一个观看的空间,而是一个沉浸的空间,适合人与作品之间的一对一的面对,而这种特质在那些往往流于庆典般欢乐的所谓“关系美学”的陈词滥调中,显得特别宝贵。

  • 所见所闻 DIARY 2015.11.16

    舞榭歌台

    刘倩兮

    如今的“亚洲”已然是一个属性模糊的群体概念。正如纽约时报艺评人霍兰德·科特(Holland Cotter)在纽约亚洲当代艺术周(ACAW)的田野会议(field meeting)上所说:“我们看到是这些来自或旅居世界各地的当代艺术构成了亚洲。”一边是不再希望以现象式的集合名词被看待的“亚洲”,而另一边,亚洲自身似乎还迫切的需要某种程度上的集体发声,即便这种发声会落入化繁为简的处理和仅以面孔和身份为依据的聚会中。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5.11.10

    编辑景观:媒介化之后的个体与工作方式

    朱荧荧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的新群展以“编辑景观”为线索,从一个侧面概括了17位具有代表性的80后艺术家的工作方式。通过副标题,我们可以更加明确展览的主旨,“媒介化”同时指向现代社会由媒体塑造的信息环境和由此导致的艺术家创作素材的泛化,而“编辑”既是艺术家应对媒介化社会所选择的身份,同时也是一种与个体相对应的艺术实践方法。

    如此看来,艺术家按照个

  • 新闻 NEWS 2015.08.03

    第10届纽约亚洲当代艺术周将于今年10月28日开幕

    艺术眼报道:第10届纽约亚洲当代艺术周(ACAW)将于今年10月28日开幕。亚洲当代艺术周由独立策展人利扎·艾哈迈迪(Leeza Ahmady)担任总监,每年与世界顶级艺术机构合作,举办展览和表演项目,是美国展示和讨论亚洲艺术的重要活动。

    今年艺术周期间值得特别关注的活动包括:10月30日至11月8日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将呈现来自于艺术家李明维的作品《声之绽》(Sonic

  • 专栏 COLUMNS 2015.06.17

    坏表演、应激与策略

    整理/陈羽丰

    2015年5月3日下午,“双飞荒蛋奖”期间,双飞艺术中心创作讨论会于今日美术馆1号馆2层举行。与会者从对于双飞创作的理解出发,提出了多方面的评议、思考与疑问,涉及双飞与当代艺术机制间的关系,及其创作思路与可能性等一系列问题。以下为当天讨论会内容的摘要。

    参与者:富源、付晓东、和文朝、李宁、桑田、苏磊、夏彦国、杨北辰、于渺、张宗希、周翊、及双飞成员(李明、张乐华、杨俊岭、崔绍翰,林科,王亮,孙慧源)

  • 专栏 COLUMNS 2015.02.25

    马唯中:2014年度最佳展览

    马唯中 译/钟若含

    今年有若干展览聚焦个人关系和社会互动对旅居海外或游走于不同文化间的华裔艺术家创作所带来的影响,同时关注这些侨居海外的艺术实践者日益广泛的灵感来源。

    香港德萨画廊的展览“中国近代绘画先驱在巴黎”

  • 所见所闻 DIARY 2014.12.27

    专业评分

    贺潇

    继上海双年展,民生浦东新馆和震旦美术馆相继开幕后,上海OCAT的皮埃尔・于贝尔(Pierre Huber)入围艺术家展和颁奖仪式为魔都的2014年拉下了帷幕。一贯以“洋气”著称的魔都的这个奖在方方面面都跟帝都希克设置的CCAA奖大不相同。奖项出资人皮埃尔・于贝尔并非中国艺术界的陌生人。新闻发布会之前,在美术馆旁边的咖啡厅里,于贝尔便已开始畅谈自己与中国的交情,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4.06.08

    李明:中介

    刘旭俊

    时间是难以捉摸的,空间是无法穷尽的,时空本不可观,唯有借助中介(mediation)的魔力,才能把时空感受纳入人类的感官经验之中——幸好我们拥有电影,她既延伸了视觉空间,又用动态图像呈现出时间变化。必须承认的是,直到这种新媒体(media)诞生,感官与现实的不完全兼容才获得“调停”(mediation)与修复。电影如此,当代艺术中的影像艺术更是如此。艺术家李明的最新个展就以“中介”来命名,与其简单地把它理解为艺术家在表现世界的过程中使用了镜头这一中介,毋宁更宏观地说:摄像机这一媒体,正是调停个人与世界、主观感受与客观时空的中介。

  • 新闻 NEWS 2014.05.13

    第八届深圳雕塑双年展公布最新艺术家名单

    五月十三日,第八届深圳雕塑双年展公布了最新艺术家名单。参展艺术家和团体如下:曹斐, 陈界仁,陈劭雄,陈彧凡&陈彧君,程然,耿建翌,格兰•弗瑞 (约翰•林戴尔) (Gran Fury (John Lindell),黄博志,岩崎贵宏 (Takahiro Iwasaki),贾淳,特雷勒沃•卡雷勒侬&奥利维•科克塔-卡雷勒侬 (Tellervo

  • 采访 INTERVIEWS 2013.08.07

    李明维

    Leslie J. Ureña

    纽约的台湾艺术家李明维(Lee Mingwei)的作品以参与性装置为特点,这些作品围绕这日常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展开,比如补衣服,吃饭,睡觉等。艺术家谈论了他最新的作品《发光的深度》(LUMINOUS DEPTHS),这个项目邀请观众在新加坡的娘惹博物馆,带着器皿从三层高的天台扔下去;剩下的碎片被收集起来,用作博物馆新建筑的地基。作品展期持续到2013年9月22日。

  • 采访 INTERVIEWS 2012.03.24

    李明

    卢婧

    李明是生活在杭州与北京的艺术家,《雾水》是他的双频录像新作,片中有对"正常人"这一概念的探讨,水的不同状态与剧中人的命运又具有某种关联。在这里,李明讲述了他对目前这一版本的看法以及近期在北京的活动。作品参加了今年3月由邱黯雄策划的“2012中国青年艺术家 当代艺术展”,这也是上海外滩18号画廊重组团队,由棉棉担任艺术总监后的首次展览。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2.01.09

    李明维个展

    Jason Farago

    李明维(Lee Mingwei)自青少年时期就从台湾移民美国,这次他在美国华人博物馆里永久陈列中展出的一对装置似乎象征着这个展览着150年华裔美国历史的博物馆中当代篇章的终结。 《四重奏计划》(the Quartet

  • 所见所闻 DIARY 2011.07.08

    严肃的游艺

    卢婧

    作为莫干山路M50创意园区的分园,位于武威路18号的M50西部桃浦创意园(SHANGHAI TOP)开园已有一年,香格纳展库、没顶公司、刘建华、杨福东等艺术家工作室已经入驻。在苦夏刚开始的7月,由丁力、金锋、石青、杨振中、徐震、周啸虎联合策划的艺术活动“桃浦大楼”为园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人气。活动的地点就设在园区的5号楼,整幢楼内包含了戏剧、行为、声音、展览等多种形式的项目,活像一个当代艺术游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