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12 results for: 李青

  • 所见所闻 DIARY 2017.03.23

    北京新常态

    李竞雄

    北京画廊周启动当天下午3点,我去了麦勒画廊位于798的新空间,等程然的表演“新古典”开幕。一杯香槟之后,聚集在门口的人群被放进尚未施工结束的新空间——部分暴露在外绿色石膏板,巨大的低像素电子屏,李剑鸿、李青、李维斯以及这次扮演程然的表演者王晶(程然助手)分散在这个不大的空间里,观众很自然地站到了地上的白线之外。作为SNAPLINE铁粉,我一直站在李青背后,看她玩儿那台老式KORG合成器。一个貌似醉酒中年艺术家的人在演出中段走过来,试图打断李青但没有成功。

  • 新闻 NEWS 2016.09.23

    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公布主题和艺术家名单

    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日前公布主题和参展艺术家名单。本届美术展主题定为“HISTORICODE:萧条与供给”。届时,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315位艺术家的400多件作品将亮相于百家湖美术馆,作品形式包括视频、绘画、雕塑、装置和摄影等。

    本届南京国际美术展总策展人为吕澎,联合策展人为意大利南蒂罗尔省博尔扎诺市MUSEION现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莱蒂奇娅·拉加利亚(Letizia

  • 新闻 NEWS 2016.04.07

    第十届AAC艺术中国三大奖项入围名单揭晓

    雅昌艺术网报道:第十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日前公布三项大奖入围名单。本届AAC艺术中国由黄专教授担任评选委员会轮值主席,巫鸿教授担任学术总监,“年度艺术家”、“年度青年艺术家”、“年度艺术出版物”三项大奖获奖名单将于5月16日揭晓。

    第十届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5.06.01

    李青:大教堂

    杨紫

    李青最新展览“大教堂”的入口处的作品《节日完了》(2012)分为绘画和装置两部分。他先把戈雅的一幅版画——绘画内容主要是吊着死尸的树干——重绘成油画,只是画中的死尸变成了软塌塌、红彤彤的圣诞老人服。在这幅具有调戏意味的绘画对面,艺术家将画中的内容制成立体的装置——一截挂着衣服的树从画里“走了出来”。从结果来看,在《节日完了》中,同一个创作主题形成了不同媒介的连接,不同的媒介仿佛又形成了实体与画像、确定与不确定、实存与虚幻的基本对阵。但李青并没有就此打住,他在展示这种格局的同时,悄悄地进行了一个转向:他将树干和老人服摆在人造的取景框内,让这种对装置的展示方式近于舞台布景。艺术家似乎在给看似实在的“物”加上了“此物实为徒有其表的道具”的注释。

  • 所见所闻 DIARY 2014.10.01

    秋日奏鸣曲

    王丹华

    沪上九月,博览会扎堆,人们几乎一周赶一场。龙腾大道上,每隔几米就可见到西岸博览会蓝白相间的宣传条幅,这样的色彩搭配令人想到海天相间的澄澈与开阔。大道的一边,是新建成的高端楼盘,因为崭新而显得人际寥落;另一边是轮船穿行的黄浦江,江边游乐场升起的几个大红气球,显得多少有些突兀。打开手机,有人朋友圈里询问去西岸的路线。比起市区的拥挤躁动,这里更像是一个出售江景房的新兴小镇,一切尚未真正活分起来。前方的西岸艺术中心门口,起重机吊挂着一个灰黑色的写着博览会名字的大方块,徐徐转动。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3.12.26

    李青:若比邻

    袁菁

    风景不再是愉悦之地,它已经变得更人工,更假;而所谓“若比邻”,只是你的想象。整个展览,最值得流连的应该要算《窗棂诗稿》(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2.03.16

    解禁之后

    王丹华

    在中国,性许久以来都是淫秽的代名词,处于压抑禁锢的状态下,人们谈性色变。改革开放以后,它从枷锁下一点点挣脱出来。如今,随着信息的发达与通透,性早已不再是神秘和羞耻的话题,变得稀松平常起来。“解禁之后——新一代的性与爱”展览,由朱朱策划,共有28名年轻艺术家参加。

    这些作品,从绘画、摄影、雕塑到装置到录像,分布在时态空间的大厂房里。情色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1.05.26

    关于绘画的十九个个展

    Iona Whittaker

    这场题目巧妙的展览,是画廊近期在展览策略上实验的产物,本场展览,期望能在展出的作品和当代中国绘画趋势之间,传达出一种内在的联系性,同时又赋予每位艺术家描述自身创作和表达自我的机会。这些描述通过作品旁边的阐述得以传达;每位艺术家都有一个具体的空间,这样他/她的油画就可以放在一起。“关于绘画”既是指创作媒介,又指十九位艺术家每个人的努力。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0.03.11

    “丛林” 中国当代艺术生态管窥

    景晓萌

    站台中国声势浩大的“丛林”群展超越了展览的范畴,更像是一个小规模的当代艺术博览会:绘画、装置、摄影、video等一应俱全,单单从庞大的参展艺术家名录上就可以发现,展览尽可能多地邀请了活跃于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其中尤以青年艺术家为主。

    展览没有固定的主题,不过仍然可以看出中国当代艺术的新生力量更强调个人态度在社会中的介入,而不仅

  • 所见所闻 DIARY 2009.05.26

    流感季 [香港]

    Samantha Culp

    2009年香港国际艺术展开幕前一周,上百的游客被隔离在湾仔维景酒店,这里距离举办博览会的会展中心很近,大部分来到香港的旅客,到达后都要进行体温检测。幸运的是,流感的恐怖并没有吓退亚洲艺术的玩家们。大家按计划到达这里,也许,艺术展在“入口和某些特定地方放有杀菌手洗液”的保证让大家安心下来,但也许就如一位北京艺术家所说的那样,人们只不过是希望能在五星级的君悦大酒店接受隔离而已。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08.12.07

    李青:重影

    景晓萌

    在影像、装置等观念艺术大行其道的时代,架上绘画是否已经步入穷途末路的窘境?李青的作品从某种角度驳斥了这种悲观情绪。对李青来说,绘画的观念性远远大于其表现性。

    从早期的《大家来找茬》到最近的《互毁而同一的像》,李青一直在关注“同”与“不同”。《大家来找茬》系列试图让观众在看似相同的画面中寻找细微的差别,《互毁而同一的像》则是使两张具有内

  • 所见所闻 DIARY 2008.12.03

    目标的重影 [北京]

    任兰

    11月29日,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李青个展“重影”开幕,策展人朱朱。

    当我走进空间,发觉自己像一个在下午四点半就把自己喝大了的酒鬼,周围事物均成双成对。如果说艾未未是一位排比句大师的话,那么李青无疑是对偶句大师,有上联,必有下联,出手成双。他的和金江波相近的空旷、全景式的摄影作品,或可视为横批。

    浏览了一下李青绘画的题材,大约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