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李亭葳,“云落石出”展览现场,2021.

上海

李亭葳

弥金画廊 | Gene Gallery
上海市黄浦区鲁班路68号花样年·卢湾68四楼
2021.08.20 - 2021.09.19

想象你在旅游,面前有一座山。导游说出它的名字,比如,“象鼻山”。弯曲的山石和象鼻的形象在你大脑中合体,让人感叹造物之神奇。但就算你叫它“消防水管山”或“水壶山”,想象力的PS也可以略施小计,做到“石”至名归。不过对于山和石,形之变幻终究只是想象力的幻影,它们坚实、稳固、沉重、具象。真正时刻变幻莫测的,是天边轻盈飘渺的云。一分钟前还像熊掌,一分钟后已经像趴在天空俯瞰大地的乔布斯,有时甚至像漂浮的石头或连绵的山脉。

艺术家李亭葳在弥金画廊的个展“云落石出”从词源学和艺术史出发,想象了一场互联网时代的云石对话。根据展览文字,云(cloud)源于古英文clod,意为巨大的岩石与山丘。如果说这一词源关系表明彼时的云可能被视为地表岩石在天空中的巨大投影,从而具有某种可镌刻书写的固态感;那么如今,云已经实实在在地变成信息储存的载体——“你看天空,那是个数据垃圾场,巨大的云笼罩在每个人头顶”,单频录像《巨石云》(本文提及作品均创作于2021年)里的旁白道出被数据掌控的当代生活的倦怠与恐惧:云端世界的大数据像乌云一样笼罩着我们,让人无法逃离。

“云落石出”中展出的作品大都创作于2020年底到2021年初李亭葳在瑞士巴塞尔驻留期间,驻地窗外广场上的云朵给予她灵感和写生的冲动。但展览中的素描和油画并非直接取材现实的风景画,而是对于数码时代和艺术史中的云的某种研究型(再)创作。比如,她会对着手机相册里的图像“写生”,就好像这些记忆碎片是数码时代的新自然,一种云景(cloudscape)。而这一新的自然与素描、油画等传统媒介之间撞击出一种奇异的反差,《病中静观,尘埃归云》和《补天》都展现出这种语言和语法的之间的张力关系。画笔作为PS,也再造了艺术史上的云。在《敏感的弦-玛格丽特》中,原作中盛云的酒杯被做出自拍手势的手代替,马格里特的超现实就这样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

3D打印的系列雕塑作品”护身符“(Djed)仿佛是整个展览的锚。在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里,Djed代表冥界神奥西里斯的脊柱,象征力量和稳定。Djed常作为护身符,被放置在木乃伊的脊椎处,以保证其主人将来可以复活。李亭葳将该护身符放大、打印,赋予其一种纪念碑式的色彩。颇为巧合的是,Djed符号的外形酷似中文“云”和“石”两字的叠印,云落石出的意象仿佛就此水落石出,也呼应了《巨石云》中的那道题:“Terrestrial+Celestial Cumu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