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梁远苇,《早春图》,2010,铁板切割焊接、木板结构、油画颜料。

北京

梁远苇个展

泰康空间|Taikang Space
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草场地红一号艺术区B2
2010.12.04 - 2010.12.18

“艺术永远是独立于生活的,它的颜色从不反映飘扬在城堡上空的旗帜的颜色.”对于什克洛夫斯基的形式主义来说“艺术是纯粹的形式,艺术中的思想、情感与艺术无关,因此作品就是种种手法的总和;作品的内容取决于形式,甚至内容也只是形式的表现……”

这个角度看出去梁远苇的艺术实践与探索与什克洛夫斯基的形式主义是如此的和谐。稍稍不一样的是对于梁远苇来讲,艺术并没有独立她的生活,这些作品都源自于早前一个叫“生活片段”的系列,在这次展览里面这些颜色反映的也是周围随处可见的桌子板凳面上的各种肌理与色彩。与上次在北京公社的个展不同,这一次的色彩关系从画布上散落到三维空间中并与实物结合。方方圆圆、高高低低的桌子板凳面上呈现的色块与肌理,或水平或垂直;不过似乎并没有制造出类似于先前“金色笔记”个展中那种由无数笔触组合出来的“金色光感”。看来从平面走下并没那么容易。在一定程度上讲在色块关系中加入更明确空间元素,前与后,垂直与水平再结合形状的确算得上是对早前在画布上颜色探索的一个新扩展。不过也正因如此,既然离开了画布却又继续着油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是另外一种保守呢?

再回到从形式主义的角度看梁远苇的作品。她的这些创作算不算一种艺术更新?形式主义发生的前提是在现实主义横行霸道的前苏联时代。什克洛夫斯基的形式主义其实是对当时马克思实践的一种否认。其次在形式主义里的一条关键方法论提到“陌生化”。通过陌生化拉大对事物感知的体验从而达到新的认识。虽然说在一种叫“点子艺术”泛滥的今天,这个形式与抽像的出现,显得如此清晰但是它却并没带来新的感知体验。

如果说形式主义的论述是来自文学,那么再看60年代看看那场影响至今的重要展览——“当态度决定形式”。“形式”不是来自预先形成的图像观点,而是来自艺术过程自身的体验。虽然说梁远苇的这些创作是对自身体验的解析,但这个解析却异化返还成了静止的图像观点。对技术的信仰已经被创作过程的时间与信仰超越。形式背后对艺术边界的扩展的态度,把艺术家从作品的制作者中解脱出来,直接到来的是艺术对意识的改变。

当艺术走到观念,然后观念被弱化成“智力竞赛”,搞得人困马乏的时候,不可言说或者所谓对艺术本体的继续追问显得那么清新与重要。但这种追问不是倒退回现代主义那个时候的艺术本体中去,而是要继续扩展保卫现有艺术本体的疆域,勇敢迎战当今面临的问题。所以这不是仅从颜色或者视觉上能解决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