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王思顺,“长物志NO.3:王思顺”展览现场,2013.

北京

长物志NO.3:王思顺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 HIV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E06
2013.06.22 - 2013.07.22

步入王思顺在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的个展项目“长物志”,我们便需要接收以下的事实:只有两块石头,且它们与艺术家去年在长征空间展出的另外两件作品暗通款曲。三件作品都用到了错位(Dislocation):把一件事物移植到新的情境之中。这是当代艺术家常用的手法之一,但王展示出了更多的可能性,时间的错位,前后认知的不协调。更有趣的是,在王的作品里错位的不只是物体,更是一段经历或一种情绪。

在去年一件名为《忧伤的角度》的作品里,艺术家重制了一根靠在黑桥一家钢构坊工棚上的蓝色钢材,并按照现实中原型的角度斜靠在展厅里。因为旁边还附有一张现实中原型的照片,观众因此明白了艺术家的用意在于执着的把原有空间的角度搬运过来。先复制然后再粘贴,物品在到达另一个地方时生产的便是“空间差”。艺术家把一份忧伤分两处存放,敏感而具深意。这次在展厅里的石头,其移动的过程就会消耗时间,并且艺术家保证了这两块石头之间相对距离不发生改变。王这次没有在一旁附上原处的照片,使得观众并没有机会看到这两块石头在原处时的样子,但它们又极为常见,很容易浮现出似曾相识的感觉:入口处的是一截一米来长的电线杆残段,另一块则是一坨水泥地板块。王借此引诱观众记忆中的画面再一次出现,当人产生幻觉记忆时,常识的线性时间就会发生错位,亦实现了展览命名里“向时间之矢复仇”的涵义。而这两次对照片的取和舍说明艺术家在已近极简的展示方式里还保有着彻底的控制力。这种方法与去年的作品《所有肉体都是悔恨的》有异曲同工之妙:观众们在事先看了视频之后被艺术家带到大山桥下,能看到对面人行道上有一幕与展厅视频一模一样的情节发生。由于艺术家的安排,观众不能同时看到影像和现实场景,而且从展厅走到表演现场要花十来分钟,这使得刚才展厅里的影像成为了记忆中的画面,进而观众只能将之前观看录像得到的经验投射到现实里那对演员的身上。在此艺术家为观众创造了经验传递的奇妙体验,同时展现了自己明确的目的和精准的创作手法。这对演员就像蜂巢展厅里的两块石头,替艺术家温柔的质问着观众:“我们在这里还是在原处?这份心情是现在的还是曾经的?”

其实如果只是看介绍王思顺作品的文字,的确对一部分人就已经够了,但如果来到了现场,那些看似晦涩的作品会给人明亮的体感:一位充沛且具有特质的艺术家在细心的搬运一些希望别人能体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