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文明第三回: 江陵” 展览现场,2015.*

武汉

文明第三回:江陵

湖北美院美术馆
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374号
2015.01.08 - 2015.02.08

旨在发起“一种在地转译和多重再生的艺术与人文实践”的“文明”计划第三回展题目源于诗人李白《下江陵》里的名句 “千里江陵一日还”。策展人戴卓群邀请八位(组)参展艺术家在2014年7月间踏上荆楚大地,从武汉出发,经襄阳、武当山、神农架、宜昌,沿三峡、荆州一线开始了为期一周的艺术行旅。封闭的工作室创作模式转换为实地走访,并在其中找寻艺术创作的切入点,以个人的视角与方法,将广阔的地域历史、民俗风物中的万象浓缩到作品中去。

在半年后的这场展览里,艺术家们以绘画、装置、影像、雕塑和互动方案等媒介对主题进行了演绎。展览中唯一的纸本作品是梁硕的《江陵野萌渣记》,这本册页不但是他为期一周的行旅日记,更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了沿途的“野、萌、渣”之物。所谓“野、萌、渣”实际包含了异地遭遇的偶然性,对景而生的联想,以及自然与人为冲突并存的景观。蒋志的《万象之一》、《万象之二》是其绘画作品的翻拍图片,像是行旅途中的匆匆一瞥,正如艺术家所言,“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和体验,何尝不是浅尝辄止。”

史金淞的《“淞艺博”悬丝偶计》属于“淞艺博”系列作品。作品以树枝的形态呈现并悬挂在展厅入口处的天花板上,每根树枝连接着一根细线,拉动后让人造的“自然物”也具有了提线木偶般的动态感。其他几件木质与海绵材质的装置(《“淞艺博”之云居》、《“淞艺博”华山计划·家居》)前方,循环播放着史金淞与翁羽喆合拍的黑白默片《去海边》。在都市日益趋同化的当下,对于别处的想象却从未停止。

展厅中央引人注目的机械传动装置《气泡传递》是艺术家许仲敏的作品。在耀眼的红色LED灯光下,机器里的小人抱着气泡浮现又迅速消失,反复做着环形运动。艺术家试图在这种机械的重复中探讨人类的生命与运动。沈少民的作品《永远有多远》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微弱的呼吸声将观众引向一位用硅胶制作的沉睡的老者,裸露的身体布满皱纹,干瘪无力,似乎暗含了艺术家对人类未来生存境遇的担忧。

姚瑞中长达四分二十五秒的影像作品《老姚游记之江陵揽胜图》是其16米长的卷轴山水画的投影。艺术家用他惯常使用的油性马克笔反思传统山水,整个长卷耗时三个多月的时间完成。长卷描绘了江陵一行的所见、所闻、所感,更以各种形状的窗景结合漫画对话框,呈现出旅途中有趣的现代场景。

“江陵”不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像是一个隐喻,一个远离肉身所处的日常生活经验的陌生地域。“千里”的距离被压缩为“一日”之内,或许面对当下,短暂的逃逸和隐秘的放归早已更为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