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刘野夫,《3013: 太空情人》,2013,多屏高清录像装置,尺寸可变 .

北京

刘野夫:第一集

魔金石空间 | Magician Space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大山子798艺术区798东街
2016.05.14 - 2016.06.26

策展人陈旭峰在与刘野夫的对谈中将其创作描述为“包含了一种非常当代的移民状况”。但是刘野夫的首次个展“第一集”中众多影像里的女性形象以及性意象似乎构成了一种更为明显的联系——因此反而更为容易被忽视。

影像装置《3013:太空情人》(2013)由四部分组成——投射在瑜伽球上的地球全貌;经典、古旧Windows系统崩溃的蓝屏(崩溃的系统客气地留言:“此致敬礼,你最爱的破烂老16位操作系统”);某种宇宙景象的渲染;以及一个关于未来爱情叙事的影像——也是该装置中唯一一个积极推动自身叙事的影像,其他三个都在一种不情愿的小型运动中支持着它——故事开始于一个生活在未来的女孩关于爱情及情人形象的描述,但几乎与一般想象中的未来无关,因为女孩除了生活在31世纪之外,和生活在今天的女孩并无区别。这不成熟的爱情观很快消融在大量女性臀部影像片段之中。

以纽约街道命名的单频录像《640W 139th St.》(2014)与展览中其他作品相比有着非常不同的特性:镜头的使用是恋物癖式的,或者可以说是最流行的商业广告式的(大量流连于“物件”之上,无论是带有隐性商业属性的物件还是人的身体)。影像中没有出现一次女主角的眼睛——也就是说,与展览中其他作品不同,这个影像拒绝对视(或死亡,因为这带着恐惧和欲望的闪躲让这女性成为美杜莎)。影像中出现的声音和画面极为贴合,而其他作品里的声音(无论是旁白还是配乐)都有明显的主导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如果说其他作品展现了某种当代诗的结构(启用元素包括音乐录像带、说唱音乐以及展览导览等大众文化组件),《640W 139th St.》则以一种安静但直接的方式躲避着他人的目光,成为整个展览营造出的兴奋、狂乱气氛积极向内崩塌的瞬间。

单频录像《怎么着!野夫》(2014)讲述了一群人等待来自远东的年轻客人“卢也夫”出现的故事。整个作品似乎由真实个人经历和欺诈编织而成(“他妈的到底怎么回事,他还没到吗? ”——“卢也夫 ”的缺席已经是处在真假边缘的问题);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美国梦和全球现实交汇而成:废弃零件组装成的兰博基尼、奢侈品产业与屠宰苏门答腊蟒蛇的联系,以及有关韩国微整形行业的讨论……这些问题被融入一个特定个体的生平叙事中。尽管这些纷乱的事件让作品显得零散,但艺术家对于流行音乐及各种声音的剪接使用让故事得以在一个类现代诗结构的框架中展开。换言之,等待的人们关于“卢也夫”的描述是荒诞而无聊的,但这就是现代式消极等待的意义。

艺术家最新的单频影像作品《琳达》(2016)在音轨上直接使用了评论家杰瑞·萨尔茨(Jerry Saltz)给纽约美术馆做的一次语音导览,观者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这权威式声音的带领作用,因为作品的影像部分——特意拍摄的与马蒂斯野兽派绘画或波洛克的行动绘画有关的影像,或是各地日常生活的记录——以一种很明显的方式跟随着这声音,对经典现代主义作品做出回应。但影片最后中国某地小学生在杰克逊音乐伴奏下进行的课间操却又以一种奇异的方式打破了在此次展览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声音主导-影像追随”的结构关系。在这里,作为形式的课间操和作为内容的经典流行歌曲彼此转化,积极地抹去了在地域、文化、社会、艺术等方面运转的顽固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