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Yorkson,”My Dear Diary“展览现场,2016.

广州

Yorkson:My Dear Diary

5art space
越秀区恤孤院路18号一楼
2016.08.20 - 2016.09.20

“My Dear Diary”(我亲爱的日记)是90后艺术家Yorkson在广州5art举办的首次个展,作者虚构了一个缺席少女(主人)的房间, “她”的书、浴袍、打印机、按摩椅、花牌和草皮等室内外用品充斥其间,用以呈现当下“公有的私域”的时代特点。位于逵园三楼的5art新址恰好与作品的形式——房间——不谋而合,在看到作品前,观众已然先应景地经历了一番曲折才得以进入“高阁闺房”:逵园三楼本来就是一个顶层房间,从大厅狭窄的老旧民国木楼梯爬上三楼,然后才得以从右边进入“闺门”,现场铺着人造草皮,中间堆放着一组现成物:一块用纸质蓝白含苞玫瑰花拼成的“SELFIES”(自拍)花牌被安置在最醒目的位置,左右各摆放了一台打印机和按摩椅,花牌后面支架上的手机循环播放着1997年的动画片片段《少女革命》。从布置上来看,房间的正面和左面两面窗帘上面印着“Girls Sould Look After Themselves”(女生要照顾好自己)的标语及美国明星情侣贾斯汀·比伯(Justin Biber)和赛琳娜·戈麦斯(Selena Gomez)的度假照片,草皮上是关于少女教育的书籍,墙面上则贴有代表梦幻童话的墙纸和蝴蝶挂件,这些并置如不断自我激励的私人日记般,房间整体呈现出主人的少女心事:“如何成为更美好的自己。”艺术家强调:“少女在我的作品中已然不是一种性别化的概念,它是一种典型的被商品化的人类......一种消费品,”然而仅仅通过《少女革命》的经典片段(片中无论王子还是公主皆为少女所变),或打印机旁并置两种类型的书(《如何培养完美少女》、《1001个秘诀培养完美女孩》与《经济学人》等)作为反衬,讨论的开展稍显乏力。

Yorkson对这些网购廉价材料的精心搭配,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位长期在国外学习的艺术家在对材料的敏感度以及对空间的综合把握能力方面的素质。比如:由于窗帘材质挑选得宜而呈现出现成品的质地,又如蓝白花牌和草皮强烈的色彩撞击,确立了整个空间的重心并推进了作品的深度。整件作品色彩明艳,虽说是少女主题,若非粉色系窗帘及墙上少女系贴纸的调和,事实上花牌与草皮的色彩对比及周边蜡烛等物件的搭配,散发出“墓地”或“祭奠”的意味——尤其白墙上缺失肉身、宛若游魂的浴衣。在温馨明媚的表象下隐藏着忧心忡忡的主题,这种手法和作者在偶然之下发现的一个名为“Star Bright Angels”的脸书网页有关,人们在上面发布一些温暖、治愈的图片,然而这些图像却是用于缅怀过世的亲人,既有悲伤也有骇人事件。

Yorkson在这些图片中发现了代表“软性美学”的潜在力量:平滑表面下汹涌着焦躁与绝望。艺术家通过这些冲突性的表达手法,从“self-care”(自我照顾)与“young girl”(少女)这两个角度来探讨在公/私领域的当下,“少女”如何作为一种消费主义殖民化的载体以及这个标签下个体所呈现出的存在状态。